去年我国外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
2020年1月21日,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,2019年,我国外资工作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、跨国投资低迷、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、各国引资竞争加剧的条件下,吸收外资实现逆势增长。按人民币计,达到9415.2亿元,比上年增长5.8%;以美元计,1381.4亿美元,增长2.4%。规模再创历史新高,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、全球第二位。
宗长青表示,2019年外资工作呈现五大亮点:
第一,市场主体越来越多。全年新设外资企业4.1万家,日均设立112家,截至去年底,我国累计设立外资企业数突破100万家,达到1001377家,这在我国利用外资乃至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。此外,开展进出口业务的外资企业有8.4万家,占我国外贸企业总数的16.8%,进出口额12.6万亿元,占全国比重39.9%,成为稳外贸的生力军。
第二,引资结构越来越优。服务业吸收外资6817.7亿元,增长12.5%。其中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,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吸收外资分别增长29.4%和20.6%。制造业中,医药制造业、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、仪器仪表制造业外资分别增长61.3%、41.2%和48.2%。三星、SK海力士、康宁显示、卡特彼勒、英力士、松下、埃克森美孚等制造业巨头纷纷加大对华投资,全年实际投入均超过1亿美元。这对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弥补产业升级短板、增加高质量商品和服务供给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第三,引资质量越来越高。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增长25.6%,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44.3%。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了68.4%,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23个,同比增长了78.3%。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商业模式等“三新”活动外资增长了11.4%,有力地助推了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。
第四,引资布局越来越好。东部地区外资增长6.6%,占全国比重达到86.2%,发挥了稳外资“压舱石”的作用。其中,上海、山东、浙江、河北分别增长了15.1%、23.5%、12.7%和19.7%,海南连续两年实现成倍增长。近年来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鼓励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外资转移,取得积极成效。中部地区外资稳步增长,其中,江西、湖南分别增长了10.3%和43.8%。西部地区中,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新疆、青海、甘肃等6个省份实现两位数及以上的增长。东北地区外资增长5.7%,其中吉林增长23.9%。
第五,外资“朋友圈”越来越大。去年,投资来源地国家和地区达到179个,比上年又增加了5个。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、东盟国家对华投资分别增长36%和40.1%。其中,新加坡、泰国分别增长51.1%和140.6%。欧盟成员国家中,荷兰、爱尔兰、瑞典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3.1%、311.4%和141.3%。
相关阅读
-
建立资金直达基层直达民生的机制 推...
记者从8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获悉:财政部门要坚决落实《... -
黑龙江省百亿级中小企业稳企稳岗基金发...
5日,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消息,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前... -
货币基金的收益再度下滑 余额宝创下新低
在近期流动性整体仍处宽松状态的背景下,货币基金的收益再度下滑。... -
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仍具备较强吸引力
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,3月1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... -
美国和欧洲主要股市9日遭空头“血洗” ...
美国和欧洲主要股市9日遭空头血洗,主要股指均大跌超7%,指标性的道... -
新兴产业迎来“重仓”布局 引领性的...
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获悉,全国各地加大力度推进复工复产,信息技术...